admin 发表于 2021-5-22 00:34:34

“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动情地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并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72年前,在烽火连天的硝烟中,在指挥作战的电波“嘀嘀”声中,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进京“赶考”的雄浑序曲正式奏响。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两个务必”在这里发出,进京“赶考”从这里动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2021年4月26日拍摄的西柏坡纪念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西柏坡精神诞生于我们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革命转向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今天,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弘扬西柏坡精神,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工作和成绩表现出的科学态度。  西柏坡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回望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谦虚谨慎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成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转折关头保持头脑清醒、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从石库门出发、自南湖启航,走过赣水闽山,跨过雪山草地,迈过黄土高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川。
  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传承和升华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卓越品质。
  进入新时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2021年4月13日,首场老英雄红色故事报告会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老英雄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长城网记者 张晨光/摄
  始终坚持一心为民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作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国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为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民谣,正是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生动写照。
  回望百年岁月峥嵘,奋斗奇迹彪炳千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始终坚持立规明矩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六条规定”的展板让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他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制定了“六条规定”;“九月会议”上,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正式确立了包括综合报告和其他各项工作报告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请示报告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段行程的跨越,每一个胜利的取得,靠的正是“规矩”,靠的正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立规明矩,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激发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力量。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党的“赶考”仍在继续。
  更多内容详见:《弘扬西柏坡精神 谱写赶考新篇章》  (策划:周昭成 曾嘉雯)      来源:求是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