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委书记袁胜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省委全会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红星网、红星云特推出“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专栏,邀请部分省领导,市州委书记,省直单位、高校、省属国有企业党委(党组)书记等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体会,共同描绘美好蓝图。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加快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
邵阳县委书记 袁胜良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亲临我省考察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强调“着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邵阳县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十五个重点帮扶县之一,工业产业偏弱、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优势不强是最大的县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省委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发挥禀赋优势,培育壮大具有县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努力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坚持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竞逐特色优势“新赛道”
对照构建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以新材料、新经济和现代农业(油茶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赋能力度。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邵阳县注重把科技创新引入传统农业,与隆平高科合作,在传统水稻种植区上建设低镉优质香米示范区,亩均增产200斤以上;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油茶林下套种红松茸、迷迭香、黄精等,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帮助茶农亩均增收3000元。我们将坚持把传统种养业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隆平五丰稻、红松茸等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好75.3万亩油茶林,大力推进油茶产业种植标准化、采摘自动化、储存保鲜化、加工高端化、产品多样化、销售品牌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油茶产业革新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邵阳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着力建设建筑新材料、硬质合金、新能源电池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谋深做实一批新兴产业标志性工程,牵引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推动长城新能源上市、硬质合金产业与长沙等地联合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邵阳县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引进头部互联网企业腾讯、网易首次在县级设立品牌体验中心和本地事业部,联手壹点科技打造“一村一网”,与“京鳞子种花家”合作建设200个村商驿站,带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赋能,用好独特红色资源和非遗文化,促进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打造新经济产业园,谋划布局一批产业先导区和AI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我县未来产业抢跑新赛道。
坚持开放包容、多元共生,激活科技创新“新引擎”
作为欠发达县区,我们将紧扣人才、产业、科研等现有条件,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汇聚科技创新的“八面之风”。
从本县杰出的科技人才中挖潜力。邵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李国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彭慧胜等一批科学翘楚。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智源优势,扭住乡情纽带,用好人才发展大会平台,全面加强与本县籍科技人才的沟通联络,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产业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力促更多成果在邵阳县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中促转化。邵阳县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目标,先后与复旦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等15所院校战略合作,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每年在10件以上。我们将以构建“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为目标,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加快中南大学新能源储能、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等研究中心落地,努力走出“优势互补、产学相长、校地共赢”的融合发展之路。
从“双招双引”中扩增量。邵阳县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建成了返乡创业示范街和湘商回归产业园,2年引进产业项目138个,带动11个技术团队、5个专家工作站落户。我们将深入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分类编制招商图谱,在推动高新技术项目落地的同时,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实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丰收”。
从企业自主创新中强实力。邵阳县制定了一系列激励企业和技术人员创新的工作举措,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66.1%,带动了长城新能源纳米硅新型储能固态铅炭电池、孚瓯科技釉面3D打印等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我们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完善企业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机制,积极做好产业项目对接、高企申报培育,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对口帮扶中学经验。邵阳县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机制,每年推动100多名干部挂职培训,并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打造了新经济创新产业(飞地)园,带动20余家科创企业入驻。我们将借力省政协、中国东方、长沙天心区等对口单位与科技人才、科创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积极引导外地资本在邵建立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科研团队入驻。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厚植科创赋能“新沃土”
坚持立破并举,围绕打通束缚科技创新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搭好崇尚创新“舆论台”。树牢改革创新的风向标,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建立以质量、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关心关爱科技人才切身利益,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科技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利用信息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扶持政策,在全县上下营造出尊重科技、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搭好科技人才与企业家牵手“对接台”。主动对接省市高校和科研机构,根据企业需求与科技人员特长,匹配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围绕主导产业科学编制技术规划,通过发挥乡村振兴顾问团作用、持续召开每年一届的全县人才发展大会,促进更多科学家与企业家“双向奔赴”。积极融入省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平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对接交易、熟化孵化。
搭好激发企业主体作用“比武台”。主动融入国省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多重利好激励,提高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落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三年行动计划,扶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参与国省“揭榜挂帅”,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更大进展。
搭好亲清政商关系“放心台”。做实做细重商、安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政策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等问题,全力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来源:红星云
选稿:湖南都市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