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邵阳之声 发表于 2024-2-18 00:44:14| 字数 3,664|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661_edit_44538141956224.jpg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多次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 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握要领方法,掌握好调查研究的看家本领,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和矛盾中把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发扬光大。

       一、调查研究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也是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调查研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我们党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执政根基更加巩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群众动真情,把群众当亲人,主动与人民群众拉近距离,了解群众的内心想法,掌握他们的真实需要;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时刻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作风和姿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真话、看真相、察实情,提出解题思路举措,全力破解群众关注的“热”问题、基层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发展的“难”问题,做到“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办万家事、解万家忧”,推动各项利民便民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要善于换位思考,把群众冷暖放到心中,通过分析问题原因,提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好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化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真正让人民受益、使群众满意。

     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坚持为民导向,走进基层一线、群众“家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使决策部署体现群众意愿,做到调查研究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要深入群众,了解问题之所在,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盼,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百姓的需求为第一导向,谋思路、想对策、定措施,稳步推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着力促进城乡及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困难较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以调查研究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调查研究要聚焦各项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

      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调查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促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力有序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就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方向明,则道路准;重点显,效果才会佳。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点难点,梳理问题和矛盾、排查难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在此基础上作出理论概括和政策设计、提出促进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朝着问题难题行,奔着突出矛盾去,谋实招、求实效,在深化调查研究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着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将强国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要“聚焦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有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要求,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迫切需要我们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客观事物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和变动情况,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路径和办法,切实增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形势决定任务。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定计划、提方案,科学提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举措和方法;精准开展战略性调研、对策性调研、前瞻性调研、跟踪性调研、解剖式调研、督查式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调研成果反哺工作,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三、调查研究要聚焦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保证,是“四个伟大”的关键所在。发现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有力武器。

       发现问题,才能整改问题、提升效能。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党员干部,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政治素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人;对短期能解决的,立行立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明确目标、一抓到底,在走、访、问、查中扼住症结根源、探查病灶源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要结合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全面了解、分析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担当作为意识不强等问题根源,提出管用措施,推动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锻造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使调查研究成为检视问题、转变作风、提高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调查研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目前,全面从严治党中还存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重点问题,需要我们拿出过硬的方法和举措,切实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开展好调查研究,就要清醒认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聚焦人民群众诉求反映、纪检机关掌握的问题线索、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等,深挖问题原因,研究制定、推动落实解决措施,以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使调查研究工作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服务。

       研究、思考、解决问题和矛盾,确定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刻舟求剑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做好调查研究,就要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发现真问题、掌握真矛盾、提出实对策;要注重从国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运用实地和蹲点调研、访谈、体验式调研等方式,用好现代科技手段,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掌握、分析实际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调研看“盆景”“走过场”,坚决反对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要注重调研成果运用,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在深化调查研究中锤炼作风、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调查研究是践行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重要法宝,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推动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新篇章。   
(作者:甘肃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
唐伟尧   红旗文稿  湖南都市网 选稿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2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政通人和 发表于 2024-3-13 05:09:54| 字数 160|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全面深化改革,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天地正气,除天下浊。
起心动念,天地皆知。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阳光老人 发表于 2024-3-14 08:18:42| 字数 1,066|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道路决定了新时代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立场,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基本要求。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包含着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和满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194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在正确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

      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只有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蕴藏在亿万人民之中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才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热情,文化发展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拥有最强大的生命力。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浩雪 发表于 2024-3-15 08:31:55| 字数 210|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展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对问题听之任之就会误党误国。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就此而言,调研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拿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的对策,真正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才能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破解难题、推动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