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制约是防腐的良药,监督失控是犯罪的温床。”
在社会治理的舞台上,“一把手”担当着重要角色,但权力若不受约束,便可能偏离正轨,损害公共利益。
人民迫切想知道如何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而合理配权、公开用权、科学评权这三个维度,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01 合理配权:划清权力边界
权力如同水流,只有在合理的河道中才能发挥正向作用,为“一把手”合理配置权力便是修筑这河道。
要依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需求,对权力进行精细化划分,明确“一把手”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比如在行政单位,将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进行科学切割,避免“一把手”集大权于一身,形成权力垄断。
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实施权力清单制度,把“一把手”的各项权力清晰罗列出来,如同给权力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让其知晓权力的范围和界限所在。
同时,对重要权力进行分解,像重大项目审批,不再由“一把手”独自拍板,而是让不同层级、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共同参与,形成相互制约又协同配合的权力格局,从源头上杜绝权力的任性妄为。
02 公开用权:让权力晒在阳光下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用权能让“一把手”权力的运行轨迹清晰可见,接受大众的审视。
在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公开机制,无论是人事任免、财务支出,还是业务决策等方面,都应及时、准确地向单位职工公开相关信息。
对外,通过政务公开平台等渠道,将涉及公共利益的权力运用情况向社会公布,例如民生项目的推进、公共资金的使用去向等。让群众能够看到权力是如何被使用的,有没有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的情况。
而且要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对发现的权力滥用问题积极发声,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强大合力,让“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敢越雷池一步。
03 科学评权:以考核促规范
科学评权如同给“一把手”权力运行装上了“导航仪”,引导其正确用权。
要建立全面且客观的权力运行评价体系,从权力运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比如考察“一把手”做出的决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是否充分考虑了单位的长远发展以及群众的切身利益。
定期开展权力运行的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一把手”的绩效、晋升等挂钩。对于权力运用规范、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激励,而对于那些滥用权力、违反规定的,则严肃问责处理。通过这种奖惩分明的方式,促使“一把手”自觉规范权力行为,不断提升权力运用的质量和水平,真正让权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
把“一把手”的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民心所向,通过合理配权、公开用权、科学评权这三把“钥匙”,定能锁住权力的任性,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权力运行环境,给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