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
确立“作风”“党风”概念,提出作风建设理论体系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正式提出“作风”的概念,而后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1941年9月)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党风”概念。1942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提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并将党风概括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个层面。他强调,党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和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作风建设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向全党全军提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只有把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动员起来,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1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积极培养人民公仆意识
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要求红军和苏维埃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与各级苏维埃干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时时处处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留下了毛泽东带领警卫战士为沙洲坝人民掘井引水、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等佳话。
2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求真务实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评了离开实际调查的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提出“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为纠正本本主义,毛泽东开展了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发表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著名调查报告。在毛泽东的积极影响下,中央苏区形成了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工作状态
1928年4月,毛泽东首次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第一次以军规的形式强调革命军队的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1929年1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对“三大纪律”做了调整,将“六项注意”增加了两项内容,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苏区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带领苏区全体人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清正廉洁、反对腐败,形成了勤俭节约、团结奋斗的工作局面。
延安时期的作风建设思想
1“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民众大会上概括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十个没有”,勾勒出干部清正、政治清明、上上下下艰苦奋斗、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生动图景,史称“延安作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国统区“西安作风”暴露出的好逸恶劳、贪污腐化、欺压百姓、追求享乐与颓靡奢华。毛泽东曾断言“延安作风”必将打败“西安作风”,这一预言被历史验证。
2延安整风运动:奠定党的作风建设实践基础
★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他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了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不良倾向,确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三大优良作风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
3提出“两个务必”,筑牢执政党作风防线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拒腐防变的重要思想武器,至今仍有深远指导意义。
以身作则,树立领袖作风典范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更以自身的优良作风,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为今天的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1927年,面对党内农民运动的争议,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走访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与农民、农会干部广泛交流,并根据实地调查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体现了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经常在枣园接待来访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他要求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告诫党员干部要时刻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3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他的睡衣补了73个补丁仍不舍丢弃,皮鞋穿到磨破也坚持修补。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更是主动降低自己的工资,连续七个月不吃肉。对于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毛泽东更是严格要求。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安排他去延安的农村,叫他跟着农民去学种田;女儿李讷上学期间,伙食标准与普通学生完全一样,从不允许搞特殊化。
4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他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他还多次告诫党员干部“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强调要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防止脱离群众。
毛泽东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品格,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生机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