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从“吃得饱”到“卖得好” 产粮大县春耕生产见闻

复兴之路 发表于 2021-3-10 13:00:35| 字数 1,31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LOCAL202103100854000490651673904.jpg

在油菜花香里的耕耘。人民网 李芳森摄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有着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湖南省产粮大县美誉的湖南省衡东县,田野里也繁忙了起来。

仲春时节,暖风吹皱一河春水。位于洣水河畔的衡东县杨林镇小岳洲村,种粮大户胡水成流转的60多亩稻田结束了短暂的休养期,已在农机的声声轰鸣中翻耕完毕。


今年50岁的胡水成,是在村里三亩土地的哺育下成长,一家6口一年的口粮,也都来源于此。

“农忙时候,能站稳的孩子就会去帮忙。即使这样,也只是够吃。”对于农村,胡水成有着深刻的记忆。“小时候,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吃饱就好’。”


一年辛勤耕耘,对于胡水成一家来说,3亩土地的回报也还是略显微薄。“我们一家5兄妹的学费,都是依靠父亲开客运船挣来的。”

LOCAL202103100855000252064948527.jpg

胡水成流转的60亩土地正在翻耕。人民网 李芳森摄


2001年,30岁的胡水成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与农为伴的生活,也按下了暂停键。

漂泊的日子持续到2017年,在外有所成就的胡水成回到家乡,参加村里的换届选举,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包鱼塘、建养殖场、开黄桃园、办合作社……3年时间,胡水成的农业产业给132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名贫困户因此脱贫。


“在农村工作,我还是希望能种好田。”2020年,胡水成把注意力聚集到村里无人耕种的荒地。“村里有60来亩荒地,10多年没人耕种,太可惜了。”


引水、翻耕、施肥……终于赶在春耕前,胡水成在曾经的荒地里播下种子,农村生活的播放键,也随之按下。

“现在种田的目标不仅是要‘吃得饱’,更要‘卖得好’。”胡水成介绍,60多亩稻田里,种植的都是“金两优华占”。“米质好,产量也不低。每亩能有1000多斤产量,打成大米能卖4元一斤。”


LOCAL202103100857000206172330217.jpg

胡水成流转的60亩土地,都是曾经无人耕种的荒地。人民网 李芳森摄


从“吃得饱”到“卖得好”,这是一个农业大县里,一位普通农民对于“粮食供给侧改革”的个人理解。


“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从追求产量转向稳产能。”衡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稳产能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稻谷品质提高一个档次,把种田效益搞上去。


效益如何提高,秘诀之一在于“选种”。早在去年12月底,衡东县便启动备种计划。2月8日完成25万斤早稻种子的采购、储备工作,以米质比较好、产量较高、群众接受度高为标准,分区域推广6个种类的稻米,以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粮米区域品牌。


而今年种什么、怎么种?开春以来,衡东县农业农村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干包片”,下到田间。以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从品种筛选、技术物化、流程简化等方面,实现主推技术“极简化”,方便农民掌握。农业部门把主推技术制作成卡片和挂图,还摄制录像资料,轮流到每个村讲课传技,新技术普及率达95%以上。


截至目前,全县已举办100多期田间课堂,每个骨干农技员结对10个示范户,带动100个辐射户,形成田间技术推广的完整链条。


此外,衡东县整合涉农资金2300万元,用于发展早稻生产。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订单、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推广“早加晚优”绿色高效模式,让农户亩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左右。

LOCAL202103100858000462220078033.jpg

有着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湖南省产粮大县美誉的湖南省衡东县,田野里也繁忙了起来。人民网 李芳森摄


来源:人民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