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邵阳之声 发表于 2023-9-7 23:38:58| 字数 1,543|来自:吉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d8d21248607d41328dde78e58ce4f9dd.jpeg
    “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意见视作“一把最好的尺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敬畏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2007年4月17日,冒着大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静安区江宁路社区(街道)党员服务中心调研。

    “书记,这个送给您留个纪念吧!”一位老阿姨在习近平同志参观活动室时说,这只棕色编织牛是居民的手工作品。

    “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习近平同志接过来,会心一笑。顺耳话中,习近平同志听出的是人民嘱托。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2021年春天,广西桂林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沟。在福建宁德,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在浙江,面对超强台风,坐上冲锋舟直奔被困地区;担任党的总书记,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吕梁山区到罗霄山脉、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海拔4000米,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一串串步履不停的坚实脚印,见证着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躬身为民的赤子情怀。

     “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寻得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听真话、察真情,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1984年春天,河北正定。

     “我一家六口,住着两间破房。”“正定一中有70多名教师,4年啦,一个党员没发展!”参会者有的提高嗓门,有的拍了桌子。

     “让他们说吧,说了他们心里痛快,我们心里清楚!”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说。这是习近平同志特意召开的知识分子“诉苦会”。逆耳言中,习近平同志听出的是人民期盼。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直指“嫌贫爱富”式调研之弊,倡导“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

       今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赫然在目。

       用好这把“尺子”,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考察时,74岁的老人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总书记,您好!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习近平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正是“以人民之心为心”的生动实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人民领袖对人民的深情告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7日 01 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15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93 显示全部楼层
画画 发表于 2023-9-8 09:36:47| 字数 120|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畏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     “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寻得这把“尺子”,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听真话、察真情,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狐飞 发表于 2023-9-8 10:10:36| 字数 21|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员干部来自人民,就当根植人民、服务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小球 发表于 2023-9-8 10:11:42| 字数 372|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奋斗是时代的最强音符。前进路上,“难”是一种常态,临难不惧、知难而进,激发奋斗精神,是前进路上攻坚克难最有效的方法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强化思想洗礼、勇于担当作为、乐于无私奉献。党员干部来自人民,就当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在新时代不断续写。在党的百年壮丽历史上,优秀党员干部追求真理、爱党爱国、敢于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为民服务、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青年党员干部当深度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去,重温这些历久弥新的红色故事,品读其中的深刻内涵,汲取当中的精神光辉,照鉴自身的为政之道,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保持艰苦奋斗本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沐真 发表于 2023-9-8 10:13:33| 字数 220|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政底气从群众中来。拜群众为师,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对于各级干部来说,离群众近,与群众心意相通,做决策、办事情就会底气十足。那些自以为“肚中有墨水”“眼中有世界”的干部,遇事主观独断,刚愎自用,不听群众意见,看似“意气”风发,却往往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接“地气”,难有底气。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就有干事创业的坚实底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建模师 发表于 2023-9-8 10:14:31| 字数 109|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叮嘱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无论做人还是为官,有那么一股子底气,常怀一颗赤子初心,就可以处事果断有力,就可以不怕艰难险阻,在党和人民事业的答卷上不断书写新的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行走山水间 发表于 2023-9-8 10:16:23| 字数 290|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常说,做事要有底气。那么,做官为政的底气从哪里来?一位干部说:“真做实事了,就会有底气”,这话发人思考。

  对于干部来说,为政的底气,是面对群众利益时,做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是心存疑难困惑时,懂得“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是需要攻坚克难时,坚持“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是在利益诱惑面前,“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心中有民、躬身亲为、清廉干净,为政才能顶天立地,做人才能坦坦荡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体目标之一是清正廉洁作表率,其重点正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恒一个字 发表于 2023-9-8 10:19:30| 字数 768|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领导干部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工作方法,将群众的诉求作为工作的指南,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做到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团结班子、带好队伍,齐心协力、成事兴业。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加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的`教育,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持续加强品德陶冶,做到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总的目标来严格要求自己。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勇气。面对各种诱-惑,要有坚决抵制的决心,面对挫折,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阻力和困难,要有攻尖克难的执着精神。为达到人生这样的奋斗目标,纵然是衣带渐宽,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终生不悔。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会自觉地宣传群众;只有相信群众,才会把政策交给群众,任何事情只有群众明白了,理解了,接受了,才会与我们劲往一处使,一起实现正确的决策和主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是处理复杂矛盾、棘手问题时,必须把正确的主张、党委政府的意图、所做的工作,包括对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原原本本地向群众交代清楚、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你对群众有感情,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要把群众事当自己事,时刻围着群众的“心事”转,把群众疾苦作为心头牵绊,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用真心、真情来感召和凝聚群众。把群众当亲人,要去“官腔”,说大白话、家常话、掏心窝子的话,不能说大话、空话、套话、糊涂话;要去“官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植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要去“官味”,淳朴厚道,实实在在,少点烟酒味,多点泥土味。(作者:邻水县石滓镇:包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画画 发表于 2023-9-8 10:24:51| 字数 632|来自:吉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和创新发展,是对“英雄史观”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超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既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辩证过程,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工作方法。比如,从人民群众中选择产生的代表委员把从基层群众中调研收集到的民意和建议转化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传递社情民意,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再回到基层群众中进行宣传解释,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这本身就是一个“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过程。同时,“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还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建党百年来,我们党能够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方法论原则,摈弃了以往旧哲学关于“英雄随心所欲主宰历史”的错误观点,真正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为什么能够成功和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历史之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上海 发表于 2023-9-8 13:41:33| 字数 28|来自:吉林 | 显示全部楼层

忧国忧民。爱民情深。中国人民的好公仆,习主席。您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