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以高质量监督助推全面深化改革

执行力 发表于 2024-9-12 10:52:56| 字数 1,874|来自:河南信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7eab-cbe37f3c5c89df8128bc15b384a99a78.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保证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人大监督在不断探索中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工作。正确监督,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找准人大监督的定位,妥善处理人大同“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真正形成工作合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锚定党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统筹谋划、深入开展监督工作。例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科学技术进步法执法检查;看紧“国家账本”,持续深化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守好人民共同财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监督。在人大监督的有力推动下,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人民性是人大监督的基本属性。人大行使监督权的过程,就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就是维护人民利益的过程。人大监督坚持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扣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民生领域改革热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多种监督形式,助力在发展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了能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百姓声音,常委会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座谈会等方式,扩大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使人大监督更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增强实效。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都是法定的,既是权力,更是责任。依法监督,要求人大既不能突破法定职责的边界,又不能让法定职责“休眠”。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格遵循“依法”原则,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督促有关方面履行法定职责、落实法律责任、依法推进工作,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例如,在开展种子法执法检查的过程中,执法检查组紧扣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报告中阐明法律条文的落实情况,体现法律实施的实际情况,督促法律实施主体把法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夯实种业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法治基础。

  多措并举打好监督“组合拳”。2023年12月,监督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一个个条文修改的背后,凝结着人大监督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随着内容不断拓展、形式不断丰富、机制不断健全,人大监督更有力度、更具实效、更显权威。例如,聚焦生态环保领域,常委会连续多年开展执法检查。每一次执法检查都包含选题、组织、报告、审议、整改、反馈六个环节,形成闭环。同时,把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三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形成“组合拳”,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链条监督,让法律制度的“牙齿”充分咬合,持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加强监督工作制度建设,常委会制修订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备案审查制度等的相关决定,出台执法检查工作办法。预算、国资联网监督系统等数字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强化了跟踪监督和日常监督,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监督链条。

  随着一个个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人大监督的作用有效彰显,一幅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铺展开来。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守正创新、担当尽责,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博勋  选稿:湖南都市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2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尘外之尘 发表于 2024-11-18 08:38:55| 字数 911|来自:河南信阳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的一段论述,引人深思。

  “有些人讲,都什么年月了,还搞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保守、胆小吗?”

  “熟门熟路的改革,就像在游泳池,标着线,哪儿是浅水区、哪儿是深水区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说改革开放搞了几十年了,现在什么问题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还要什么改革呢?”

  这番话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方法论一贯的高度重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措施,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千头万绪,抓好落实、顺利推进,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下一步改革中要着重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为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提供了方法指导、实践指南。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重要职责,既要当改革促进派,又要当改革实干家。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