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举全国人民之力:让监督成为护法使者!

 火..
复兴之路 发表于 2025-2-20 09:35:34| 字数 1,997 |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161.jpg      
   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监督是权力运行的安全阀,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无论是司法机关、检察机关,还是人大、监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履行都是确保权力不被滥用、法律不被践踏的关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履行,不作为、渎职,甚至把监督变成了包庇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颠覆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基本认知。监督失灵的背后,是对正确价值观的颠覆,是对法治精神的亵渎。对此,让监督回归本位,让监督成为法治的守护者,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的期待!
12399123.jpg
监督失灵:权力滥用的温床

     监督的本质在于制约权力,防止其偏离正轨。然而,当监督者选择性失明、失声甚至失职时,权力的滥用便会如野火般蔓延,烧毁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信任。

    1. 检察机关:监督职能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核心力量,本应对司法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然而,在一些案件中,检察机关却选择性回避,甚至对明显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这种监督的严重渎职,不仅让错误裁判得以延续,更让司法公正成为一纸空谈。

    2.人大监督:形式化的“橡皮图章”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对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责。然而,现实中,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约束。很多人大监督会议变成了“听报告、走过场”,而对具体问题的深度介入和问责却鲜有体现。所以,社会公开说人大就是橡皮图章,问题是,这样说也触动不了人大,人大自己也说自己就是橡皮图章,说明人大麻木了。   

    3.监察机关:对权力失察的的情况比较突出

     监察机关本应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哨兵”,但在一些地方,监察机关对国家机关的失职行为显得十分麻木,面对人民群众铁证如山的举报,刻意回避。对明显的滥权行为选择性忽略。这种失察行为不仅让滥权者逍遥法外,更让监察职能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3b292df5e0fe9925bc31c4fcdcfd49df8db1cb13db5b.webp
监督失灵的后果:法治根基的动摇

     监督者失职的必然后果,就是法治的高墙就出现裂缝,而裂缝的扩大最终会导致整个法治体系的坍塌,法院系统枉法裁判遍地的情况就很能够说明问题。

    1. 损害公信力

    监督失灵直接导致公众对法律和司法体系的信任度非常低。当人们发现监督者对明显的错误行为无动于衷时,就会认为当下哪还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公信力的丧失是法治社会最大的危机。

    2.助长腐败与滥权

     监督的缺位为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提供了温床。下级机关的错误行为得不到纠正,滥权者便会更加肆无忌惮,而监督者的不作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保护伞”的存在。

    3.撕裂社会契约


     法治社会的核心在于规则的信任,而规则的信任依赖于监督的有效性。当监督者选择性失职时,社会契约便会被撕裂,法律的权威性和社会的秩序感将不复存在。

让监督回归本位:从源头治理监督失灵   

     要让监督真正成为法治的守护者,必须从制度设计、责任追究和社会监督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1 .明确监督职责,强化法律约束

     将监督职责明确写入法律,并对不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进行严格问责。例如:

检察机关:未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导致重大错误裁判未被纠正的,应追究相关检察官的法律责任。

人大机关:未对司法机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应追究相关负责人渎职责任。

监察机关:未对国家机关的滥权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和问责的,应依法追究监察人员的失职责任。

    2.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于现有权力体系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对监督者的履职行为进行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重大案件中,第三方监督机构可以介入调查,确保监督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3.推行监督过程的公开透明

     监督的有效性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应推行监督过程的公开化,例如:

裁判文书公开:所有重大案件的裁判文书必须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听证会制度:对重大争议案件进行公开听证,让公众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和监督结果。

    4.强化责任追究,落实终身问责制

     对监督失职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终身问责制。无论是检察机关、人大还是监察机关,只要因失职行为导致重大错误或社会影响,应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确保监督职责不因时间推移而被淡化。   

    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能力培训

     监督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担当。应加强对监督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能力培训,培养他们对正义的敬畏和对职责的担当。

结语:让监督成为法治的守护者

     监督,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权力运行的制衡器。然而,当监督者失职,法治的根基便会动摇,社会的公平正义便会沦为空谈。我们必须认识到,监督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责任;监督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力量。

     让监督回归本位,让监督成为法治的守护者,是每一个法治社会的共同追求。强化监督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严惩监督失职行为,让监督真正成为权力的制约者、法律的守护者、正义的捍卫者,这已成为整个时代共同的呼声!

     法治的高墙绝不能倒塌,而监督就是这座高墙的基石。让我们共同努力,捍卫监督的权威,守护法治的尊严!   

选稿:湖南都市网  作者:彪杨  法观法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37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113 显示全部楼层
尘外之尘 发表于 2025-2-20 12:30:20| 字数 504 |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社会破局三个垄断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增加政治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打破权力垄断。这包括加强代表制和多元化决策机制,确保政策制定能够反映民众的需求和意见,减少专断和封闭的决策过程。

‌完善市场机制和反垄断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反垄断法规,防止企业通过合并、取得股权或资产等方式形成市场支配地位。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垄断行为,确保公平竞争,防止少数企业控制市场‌。

‌促进信息透明和自由流通‌:打破信息垄断,推动信息公开和自由流通。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减少信息壁垒,确保公众能够获取到准确、全面的信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垄断带来的贫富差距。政府可以采取措施促进资源公平分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减少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

‌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教育水平,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主精神。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对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认知,减少对权力和资源的依赖,增强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观察者 发表于 2025-2-20 15:56:12| 字数 327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舆论监督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城市形象、干部作风、基层状态。随着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随着改革攻坚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与困难必然会出现。此时,我们更需要听到舆论监督的声音,让它在深入基层中打捞民声、聚集民意、推动发展,真正发挥主流媒体“党的喉舌”的作用。

​我以我心鉴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

​组织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最坚实的靠山。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对犯错误的同志的一贯方针,也是教育挽救犯错误党员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法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笔墨伺候 发表于 2025-2-20 15:57:16| 字数 48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督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责任;
监督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力量;
监督不是一种放纵,而是一种荣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质量邵阳 发表于 2025-2-20 16:00:26| 字数 98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和实践见证。

一个人要想站在时代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和实践见证。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和实践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实是球事 发表于 2025-2-20 16:10:14| 字数 138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举全国上下人民之力,我们相信只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全面准确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忙到飞起 发表于 2025-2-20 21:16:31| 字数 90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江湖中,台上讲的是规矩,私下走的是关系;嘴里喊的是正义,心里盘算的是利益,这就是江湖的真实写照。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只有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才能做出让群众满意的人性化民生民心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么么哒 发表于 2025-2-21 07:46:12| 字数 255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权力斗争。阶级斗争和权力斗争,虽不是同一概念,至少也是密切关联。权力斗争,不能不说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不能不关联权力斗争,纵观古今历史也证明是如此。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社会解体产生了阶级,一个直接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权力的私有化。本来酋长是社会权力的担负者,结果酋长把公有物占为己有,这便发生了酋长的以权谋私,酋长就逐渐变成了特权贵族,成了奴隶主。奴隶主不是一个人,联合起来的奴隶主,也就形成了的奴隶主阶级。有了少数特权贵族奴隶主阶级,也就有了多数牛马不如的奴隶阶级,奴隶社会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任善战 发表于 2025-2-21 13:34:38| 字数 332 |来自:湖南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执政74年,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却于1991年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腐败泛滥,早已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

      苏联解体前夕,有媒体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到85%。历史一再警示我们,如果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能正视和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放任腐败问题越演越烈,势必犯下系统性、颠覆性的错误,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果杂味 发表于 2025-2-21 13:58:15| 字数 749 |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本位思想‌是一种以官员为中心的思想价值观,认为官职是衡量个人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标准。这种思想强调官员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将做官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并依据官职大小、位阶高低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官本位思想的特征。

‌1,以官职为根本标准‌:官本位思想将是否当官作为评判个体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2,获取私人利益‌:通过官职来获取私人利益,政治和法律的合一使得官民间的地位差距愈发悬殊。

‌3,特权和便利‌:
官员因其职位享有各种特权和便利,社会对官位的敬畏、效仿和追求使得从政成为最高追求。

4‌,严格的上下级制度‌:
官本位思想表现为唯上是从和职级的泛化,强调上下级的严格服。

官本位思想的产生及盛行原因。

‌1,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官本位思想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官本位思想通过社会意识与政治架构的相互渗透,保障和支持农业文明的发展。

‌2,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严格的尊卑上下等级秩序,法律和政治密切关联,维持社会秩序。

‌3,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官僚体制以等级特权为核心,官员掌握社会资源,巩固其官位。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底层民众提供了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进一步强化了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思想的现代反思与破除策略

‌1,监督问责‌: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问责,遏制官本位思想。

‌2,法治化推进民主化‌:通过法治化推进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杜绝“人治”、“权治”、“言治”。

‌3,树立人民公仆意识‌:破除“官贵民贱”观念,树立人民公仆意识,尊重群众的观点,支持人民参政、议政。

‌4,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回归“人民本位”、“服务本位”,约束领导干部的言行,防止滥用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