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永格
百年党史,从起初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到如今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救国救民、兴国安民、强国富民之路实现了自我壮大,完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历史跨越,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强大信念,靠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念和信心。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从中汲取精神之钙,从中汲取灵魂密码,要入心入脑,我们要做到坚信仰、强信念、有信心、真相信。
一、要做到学党史坚定“信仰”。古田会议后,罗荣桓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在部队中宣讲贯彻会议精神,使官兵自觉接受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制度原则。抗战期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刘伯承讲“换帽不换心”的道理,使官兵扭转了抵触情绪。老一辈革命家正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人格力量展现了信仰魅力,拉近官兵与信仰的距离,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自觉自愿认同信仰、坚定信仰。学史增信,我们要从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信念。
二、要做到学党史增强“信念”。当年,江西兴国这个只有23万人口的小县城,就有8万热血儿女参军参战,靠的是红军将士们打出的“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当上红军最光荣”的旗帜召唤,激发兴国人民为着革命理想驱之以赴,有5万多名烈士为革命事业牺牲。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向中国全体留美学生发出公开信,号召“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
正是在他的感召下,那一年,邓稼先、朱光亚、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他们坚信:“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这些有信念的人,用自己的言行乃至生命讲述信念、诠释信念、践行信念,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绽放信念光芒、迸发信念力量、谱写信念篇章。为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务必更加坚定。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力跑接续而成的伟大航程。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此可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坚定这一信念,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机械套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是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只要我们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要做到学党史增加“信心”。坚定“四个自信”,其实讲的就是信心问题。在党史学习中进一步夯实“四个自信”: 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不竭于动力。真理,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磨砺才能看得更清楚。坚持“自己的路”最终走出了一条大路,夯实着中国人的自信,也让世界了解到更多来自东方的发展叙事。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勇气,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以不懈奋斗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邵东党史人物众多,可谓众星云集、精彩纷呈:皓首红心贺民范、五四闯将匡互生、同李大钊一起走上刑场的谢伯俞、农运领袖刘惊涛、红军悍将谢嵩等。
抗日战争时期,邵东党史人物亦如繁星,比较著名的有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开国中将李寿轩、人民音乐家贺绿汀、新闻怪杰严怪愚等。解放战争时期,邵东比较知名的党史人物有2位书生将领,他们是湘中二支队司令员尹如圭和华南人民解放军祁邵衡边区纵队司令员胡铮。为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四个自信”上不动摇。当年,我们尚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更应该信心百陪,底气十足。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践行、担当实干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四、要做到学党史增加“相信”的程度。我们党的最高追求,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当前,个别党员干部对此觉得遥远而不可及。我们承认路途遥远,但百年党史、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只要做就行就能,因而要做到更加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国际歌》的歌词,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要深刻理解,在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方面,要深刻理解,并自觉提升相信的程度。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学而信,是为了学而行。真信才能笃行。对党员干部来说,学史增信,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而是要把“增信”成效转化为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增强为民纾难解困、增进群众福祉的信守,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真信仰,真有信心,真的相信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我们学习党史,就要深刻认识和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更加自觉地强化党的意识、增强党的观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切实增强对“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地胸怀事关全党、事关全局、事关未来的党之大者、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地把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邵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