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4月13日讯(见习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肖鸣学 朱诗杰)4月12日,武冈市邓元泰镇蔡家塘村,友朋制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期明正带领合作社成员在田间平整秧田,播种杂交水稻种子。“水稻制种每亩田的收入能达到1500至2000元,产值相当于种植普通水稻的2到3倍。”杨期明开心地说。该合作社拥有制种基地2000余亩,去年种子销售额达350余万元。
武冈市水稻生产条件较好,鉴于杂交水稻制种比较效明显,2017年以来,该市把杂交稻制种作为农业的重要产业来发展,大力实施制种大县奖励项目,出台相关政策,从基地建设标准化、种子生产产业化、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种农民职业化来推动种子产业转型发展。探索形成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经袁隆平院士等专家评审评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市还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整合涉农资金2.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6亿元,投入制种基地建设。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与“一奖二培三建”种业发展机制,提升群众制种积极性。
目前,全市建成核心制种基地6个、制种重点乡镇10个,标准化制种基地2.6万余亩。其中,“五化”基地制种面积达78%,制种过程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8%。还发展制种合作组织54家、制种大户80个,吸引10895名农民参与制种种植。去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9200吨,制种产业总产值达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