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观察者 发表于 2021-4-10 11:42:41| 字数 2,19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任老,动车快吗?”“快!太快了!感觉就像飞一样!”衡柳高铁G1504次复兴号动车的车窗外,风景快速掠过,1921年出生的新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任忠德穿上最新款的火车司机**,在模拟驾驶舱体验开复兴号,感受“中国速度”。

  任忠德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柳州铁路局)柳州机务段的一名老党员,曾驾驶蒸汽机车南来北往。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谐号到复兴号,任忠德经历了列车升级,见证了时代变迁,体验复兴号动车是他的百岁生日心愿。“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自己很幸运活到了100岁,如果再年轻一回,我愿开着复兴号在祖国大地上‘飞’一次。”实现了百岁生日愿望的任忠德动情地说。
1127312078_16179568083821n.jpg

  世界首列时速350公里的新型高速卧铺动车组 中国中车供图

  任忠德老人体验的复兴号动车正是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动车组基础通用、牵引电气、制动及供风、运用维修等10多个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承载着中国几代铁路人的追求和梦想,凝结着十几万中车人的心血和汗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点赞复兴号:“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闪亮名片。

  中国中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81年诞生的唐胥铁路胥各庄修车厂。从利用废旧材料组装出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到依靠模仿国外产品进行机车制造,再到自主研发出系列化的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地铁列车,再到拥有全球领先技术,产品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车的史册记载着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成长历程。一百多年来,中车人怀抱“产业报国”理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成就。2010年9月28日,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沪杭线上创造了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2020年10月21日,中国中车自主创新研发的时速400公里的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下线......特别是最近的十几年,中车科技创新实力飞速提升,逐渐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1127312078_16179568574571n.jpg

  时速400公里的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 中国中车供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

  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是中车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中车科研投入累计近700亿元,科技投入比例超过5%;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1项;拥有授权专利11000件。中国中车副总裁王军感慨地说:“中车自主创新的方**,可以浓缩为8个字:明志笃行固本培元。”他这样解释这8个字:明,就是认清大势,坚持市场引导创新;志,就是志存高远,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创新目标;笃,就是坚持不懈,发力于集成创新,实现后发优势;行,就是知行合一,营造开放多元的创新共赢机制;固,就是巩固根基,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本,就是标准为本,打造中国标准;培,就是培育沃土,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性;元,就是抱元归一,凝聚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据王军介绍,现在的中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形成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谱系,轨道交通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及产业规模稳居全球行业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近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国中车所属企业,作出重要指示。

  ● 2015年7月17日,总书记来到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视察,他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 2017年4月20日,总书记在中车南宁产业基地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 2018年9月26日,总书记专程来到中车齐车集团,他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当前,国家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正是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之机,要继续练好“内功”,继续改革创新,确保永立不败之地、永远掌握主动权。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这些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这一“国之重器”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为中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1127312078_16179568974081n.jpg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中国中车供图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科技创新也永无止境。在人类轨道交通发展史上,中车人已经烙下清晰而深刻的中国印记。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创新发展道路上,中车人正在奋力前行,为中国梦提速!
  (策划:李达 徐秀金 李露倩)
         来源: 求是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5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