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劰载中...

搜索

依法治国“谁执法谁普法”从制度创新到基层实践

高质量邵阳 发表于 3 小时前| 字数 5,784 |来自:湖南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整字体大小 16px
15px 28px
image.png

>>3月24日,一台具备引导和语音交互功能的警用机器人亮相青岛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宣传周启动仪式,与现场群众互动,女警官在介绍机器人的警务职能。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普法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作。“谁执法谁普法”理念从中央提出到部委细化、从试点探索到清单化常态化运行,已成为我国普法工作重要的制度抓手之一。如今,法治宣传教育法出台,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法定化。

普法责任制的制度基石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并非一蹴而就,纵观近十年的发展,逐步健全的顶层设计为普法责任制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源头可追溯至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同时提出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为此后制度化推进定下基调。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从总体要求、职责任务、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强调在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开展普法,建立以案释法制度,并把普法责任纳入考核评价。从此“谁执法谁普法”进入制度化运行阶段。

   此后,各部门相继细化措施,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地生根。司法部在2017年9月印发了《司法行政系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要求全系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的规定》《关于加强检察法律文书说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落实检察环节普法责任制,建立并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检察法律文书说理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将普法融入审判全过程,通过公开庭审、发布典型案例、制作法治宣传品等方式开展普法工作。

  2018年以来,全国普法办(设在司法部)分两批统一编制并公布中央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覆盖50余个部门,明确共性与个性普法内容、责任部门和协调机制。这种清单化方式,推动责任落实从“挂墙”到“上账”,确保普法任务落到实处。

   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央先后发布《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并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牵头出台“八五”普法规划,均把健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列为重点任务,要求普法嵌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同时,《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以案释法提供了更明确的制度依据。

   如今,法治宣传教育法第9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谁执法谁普法”由倡导性原则到制度性安排,再到立法确定,已完成全面升级,并在审判、检察、行政执法、执法监督等各环节实现“嵌入式”运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以来,各地司法与执法机关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主线,把普法工作深度融入执法、管理和办案全过程,创新探索精准化、常态化、差异化的普法路径,切实推动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从纸面走入人心。
image.png
>>2025年4月14日,江苏省兴化市司法局法治宣传员在第一中学向学生讲解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 视觉中国供图

让法治理念植入百姓生活

   夏日的南京宪法公园,人流如织,随处可见驻足参观的游客。公园展厅里,许多人静静站在展板前仔细阅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制宪、修宪的伟大历史进程。一排红色长凳旁,一群小朋友正趴在那儿,手里攥着彩色铅笔,对照着墙上五星红旗的设计分解图,一笔一画认真地描摹着五颗星星。法治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悄悄种下。这座于2022年落成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南京法治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作为全市普法工作的牵头部门,南京市司法局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主线,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与技术赋能,推动法治精神融入城市每个角落,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普法之路。

   据南京市司法局法治宣传处处长许彬介绍,南京市司法局每年动态制定普法责任清单,编制“普法日历”,提醒各单位按时开展专题宣传。年末的履职评议会更成为普法工作的“年度大考”,从一般性履职汇报逐步发展为“长江大保护”“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题评议,并通过线上直播扩大公众参与,真正实现了普法从“独唱”到“合唱”的转变。

   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效果离不开阵地的建设。2022年12月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之际,南京市人大与司法局共建的宪法公园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并于同年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吴德介绍,截至目前,南京宪法公园已经吸引超过40万人前往参观学习,举办宣誓活动近百场,连续3年承办部分高中“成人仪式”“宪法课”,已有400多批3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相关法治宣传活动,直观感受宪法的精神和力量。与此同时,南京还建成了全国首个律师、税收、指纹主题博物馆,全省首个消防主题博物馆,并在地铁鸡鸣寺站推出全国首个“城市安全文化主题车站”。这些富有创意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律知识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可见可感”,进一步提升市民法治意识。

  类似的探索在全国多地也逐渐兴起,各地都结合自身特色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法治教育送到群众身边。

   在新疆阿拉尔市,当地法治文化公园将园区分为宪法主题园、平安主题园、民法主题园等功能区,通过漫画、小品、浮雕、人物塑像等形式,把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场景体验。

   在广州,越秀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以“法治警钟”“法字文化墙”“法治中国梦”等景观点为中心,不仅提供观赏空间,还与宪法日等主题宣传结合开展相关法治宣传活动。天河区则利用绿地建设学法园、法治长廊、法律书吧、互动游戏设施,让市民在散步休闲时便能“顺手学法”。

   在民法典颁布之际,深圳市司法局联合龙华区打造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公园设计充分展现民法典基本内涵和民法精神,坚持法治元素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实现“休闲中普法,普法中休闲”。

   甘肃省司法厅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创作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花儿、法治秦腔、法治皮影戏等文艺作品,让群众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接受法治教育。

   据司法部统计,“七五”普法期间,全国已有法治文化公园3500多个、法治文化广场1.2万多个、法治文化长廊3.4万多个。这些遍布城乡的阵地,已经构筑起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基层普法网络。

   各地还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拓展法治宣传阵地。湖南衡阳建成的廉政文化雕塑园,通过雕塑和历史故事传播廉洁与法治精神;一些地方的社区微法庭、地铁主题车厢、文化长廊等,也逐渐成为群众日常接触法治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还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利用户外大屏、桥梁口电子屏、地铁灯箱、公交车广告牌等载体免费或低成本投放公益普法广告,使法律知识“随处可见”。

   如今,无论是在公园、博物馆,还是在地铁、公交,法律知识都能被轻松获取。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普法方式,让法律深入人心。

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

   在全国各地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的同时,司法、执法机关也主动出击,将普法带到群众面前,以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让法治在基层落地生根。

  “各位乘客大家好!我们是检察院的普法宣传员……”前不久,在江苏镇江一辆行驶的204路公交车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反诈课堂”正在开展。检察官助理们穿梭在车厢中,发放手册、讲解案例,车载屏幕循环播放着由检察机关制作的养老反诈短视频。一位老人接过印有普法标语的手提袋,连连称赞:“这样的宣传太贴心了,为我们老年人办实事!”这温馨的一幕,正是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检察院“检与同行”普法品牌深入基层、服务民生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丹徒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将司法为民贯穿于普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检与同行”为主品牌,创新探索出一条线上线下融合、多领域覆盖的普法路径。

  “为了让普法工作真正走进群众,我们搭建了机制化的工作体系。”丹徒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李晴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该院紧扣“检察为民”主线,构建“检与同行”法律服务队,综合运用沉浸式、互动式、实境式普法方式,实施“五大护航”工程——为法治护航、为平安护航、为民企护航、为未来护航、为绿色护航。每一项工程都有鲜明的主题和具体举措。

   在“为法治护航”中,依托“徒徒”普法IP推出多个原创栏目,如“徒徒‘e’课”等,以案释法、直播宣讲满足公众的“指尖普法”需求;“为平安护航”聚焦反诈工作,建立“银色反诈红色同盟”,深入社区开展“小板凳普法”,直面群众答疑解惑;“为民企护航”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置“云端”联系点,通过“键对键”服务帮助企业识别风险、防控风险;“为未来护航”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开展系列宣传;而“为绿色护航”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创新推出普法条漫、开设“丹心护绿”子品牌,让生态司法理念深入人心。

   丹徒区检察院的普法不仅仅是“讲法律”,更注重“讲故事”。他们在“检与同行”中融入大量群众身边的案例:从谷阳镇金河村的老年防骗宣讲,到非遗集市上的文化保护宣传;从田间地头的耕地保护,到企业园区的知识产权培训。每一次活动,都让法律条文变得生动鲜活,让法治理念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

   2021年,最高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法治副校长的职责,强调法治副校长要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各地检察官开始定期走进校园,围绕防治校园欺凌、网络安全、预防性侵害等主题,为师生和家长举办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据报道,全国检察机关已选派超过4万名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了全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检察官根据学校需求和学生年龄特点,量身定制普法课程。如上海市检察院开发了校园欺凌的预防与自护、网络安全小卫士等系列精品课程。广东省检察院开展的“守护青春·法治护航”专题巡讲已覆盖全省500余所中学。针对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危害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普法。

   针对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涉老犯罪高发问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开发的“守住钱袋子·幸福享晚年”课程已宣讲200余场。广东省东莞市法院开展的“法治护航·安居乐业”系列活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超5万人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普法教育。

   与此同时,行政执法部门同样在探索贴近群众的普法方式。针对医美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南京市栖霞区卫生监督所深入南京邮电大学开展“青春防线”守护行动。通过专家讲座剖析非法医美危害、执法人员自编自演情景剧还原“求美陷阱”、设置展板视频展示法律红线等多种形式,打造沉浸式普法课堂,引导学生清晰辨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的界限,有效提升自我保护与依法举报意识。除此之外,还联合海陵药业开展“结对共建增活力 普法宣传零距离”主题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资料发放等形式,向企业职工普及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等法律知识,解答咨询,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从公交车上的反诈课堂,到法治副校长的第一堂课,再到乡村、企业、校园的实地宣讲,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百姓心里,让普法不仅“看得见”“听得进”,更能“走得远”。

以案释法传播法治精神

  当前,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提升,如何让法律不仅“写在纸上”,更“印在心里”,江苏泰州两级法院以“以案普法”为抓手,把普法深度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在审判执行中传播法治理念、阐释法律规则、回应社会关切,让一件件案例成为“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的生动教材。

   在“扶不扶”成为社会议题的当下,泰州法院审理的一起女童善意扶助同学致伤案中,二审法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明确“善意行为不具违法性”,判决培训机构承担责任,女童无责。这一判决不仅止息了个案纷争,更通过合理裁判传递向善信号,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成为“以案释法”的典范。

   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老员工因疲劳睡岗被辞”案。法院判定企业“小过重罚”行为违法,判令其承担赔偿责任。案件经网络传播后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热议,也让更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意识到“合法用工”“比例原则”的重要性。案件本身成为普及合规理念的“教科书”。

   在泰州法院,“每一案都是一堂法治课”并非口号。无论是民生热点、未成年人保护,还是新兴业态领域,庭审现场早已不仅仅是法槌落下的地方,更是法理释明的讲台。

   在高空抛物案审理中,法官通过庭审展示轨迹、解析法律条文、强化规则意识,用“小案讲大道理”的方式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全省首例智能语音唤醒词纠纷案则聚焦“人机交互指令是否受保护”的新问题,法院邀请技术专家进入庭审,法官通过现场演示与法理剖析,填补了法律空白,也让公众理解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边界的司法温度与制度智慧。

   在未成年人案件中,法官则注重法理与人情的结合。校园霸凌案中,除庭审释法外,庭后联合妇联和学校开展宣讲,将教育、感化、挽救理念贯穿始终。

   而在姜堰区法院,“巡回法庭”成为法治的流动讲堂。法官把庭审搬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一场因建房款引发的“亲家反目”案件中,法院通过巡回审理,不仅调解成功,更在潜移默化中修复了家庭关系。庭审结束后,法官现场释法答疑,让法律贴近生活、温润人心。

“‘以案普法’不仅停留在审判现场,也在传播渠道与受众定位上不断突破。”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小莉介绍,泰州中院构建“案例库+精准推送”机制,围绕公职人员、企业主、青少年、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推送相应案例。如通过“家楽”品牌侵权案向企业发放《知识产权风险手册》,解析惩罚性赔偿标准;通过靖江“闪离退彩礼”案等婚姻家庭纠纷,组织邻里议事会,将民法典规则讲给普通居民听。

   从顶层制度到基层实践,“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正不断丰富内涵,各地司法与执法机关正在用一个个案例、一次次实践,将“谁执法谁普法”融入司法血脉,让普法真正走进社会、融入群众,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生动样本。选稿《高质量湖南》栏目组 主编:郭名家

(原题:“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 谁执法谁普法:从制度创新到基层实践)

文/本社记者 王涵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34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手机!

浏览奖励

1

查看全部奖励

“邵阳都市网 ”宣言:“为党举旗,为民代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切实行动推动邵阳高质量发展。弘扬正能量 凝聚中国力量,影响世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官方Email:13446633@qq.com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无回复,精彩从你开始!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